金沙娱场城-WWW.8087.COM|Chinese Brand

热线电话

1394651730613845303288

荔枝与茂名,跨越千年的持守

更新时间:2022-07-29 08:39:25 点击次数:293 次

信息来源:南方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2-07-15

高州供电局根子供电所组织工作人员到荔枝产业大会现场进行保供电。 陆鹏 摄

供电人员正在加紧安装设备,争取110千伏根子变电站早日投入使用。 叶泽 摄

荔枝上市季节,高州供电局根子供电所客户经理到当地荔枝销售大户了解用电需求。 叶泽 摄

荔枝果农丰收的喜悦。 叶泽 摄


  荔枝与茂名,似乎有着天然的牵连。

  从各种资料来看,广东省茂名市种植荔枝的历史应超过2000年,虽具体年份不可考,却也与人类最早培育这种植物的时间相去不远。从现存活的树木看,茂名一株黑叶古树始植于公元87年,树龄达1935年,是中国现在最古老的荔枝树,也可能是全球最古老的荔枝树。

  俗语说,十年树木。荔枝的栽培,并不那么简单。但茂名的自然地理条件,非常适合荔枝树生长。二者一经融合,便难割舍,绵延千载,生生不息。

  一方水土一方人。千年以来,茂名人在雨热同期的土地上,悉心培育着树木;长成百岁、千岁的荔枝树,也见证着一代代茂名人迎来送往,人世更替。无需纠结,到底是茂名成就了荔枝,还是荔枝成就了茂名。

  荔枝与茂名,仍持守着古老的箴言。

  荔枝,难离枝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白居易《荔枝图序》中这句话,让哪怕没吃过荔枝的孩子,都懂得这种食物不易储存。

  不过,很多人没有特别留意的是,此话有个前提:“若离本枝”。因此,但凡入口前的荔枝,总会挂着细枝以便保存。三国时期典籍《扶南记》记载:“此木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为名。”其中“劙”与“荔”同。

  从取名可见,古人已熟谙这种植物的特性,要把枝叶和果实一齐保存,方能减缓其变质速度。

  广东省荔枝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向旭研究荔枝栽培有30余年。他从生物科学的角度解释,“带着枝叶,就带着水分和养分。果实的变质,是从失水缺养开始的。”

  实际上,古人对荔枝的命名,还有一种说法,“劙”与“离”谐音。离枝离枝,一旦离了枝头,便难保本味。这是命名者对摘果留枝赤裸裸的告示。

  即便挂着枝,摘下的荔枝,仍旧难以长期保存。这一问题困扰了人类千年,始终找不到最好的解决方法。古人能想到的最佳方法是:把荔枝放入竹筒中,加凉水,作封蜡处理。而今,竹筒换成了泡沫盒,凉水冻成了冰块,封蜡成了封胶带。“方向总归还是冰冷降温,跟古时候比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向旭直言。

  不过,有些不同的是,随着科技发展,人类能把降温时间尽可能提早。

  茂名人自然最明白这个道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高州等荔枝产区试点建设仓储冷链系统“田头小站”,把冷链车开进地头,采摘完的荔枝就地冷藏。“田头小站”负责人、高州根子镇荔枝种植大户何建和说,“经过预冷,散去田间热的荔枝,保鲜期可延长三四天。”争取到三四天时间,这对于害怕“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的荔枝商户而言,可太宝贵了。

  “今天下单,明天采摘,后天到货。”京东物流根子镇负责人何宇表示,“也就是说,国内任何地方的客户,基本都能在第二天吃到来自茂名的现摘荔枝。”为了让海外客户也能品尝到鲜荔枝,国内多家物流连同航空公司开通“荔枝航线”,西欧等地最快“隔天便可抵达”。

  据《广州日报》报道,截至今年6月,茂名荔枝鲜果出口量已超过1300吨。茂名荔枝,满足了世界1/5的市场需求。携冰袋、易上火的荔枝,漂洋过海行销全球,令“环球同此凉热”。

  古时,千里之外的王公贵族,求食一颗鲜荔枝可谓之难。今日,无论距离多远,众人皆可饱品荔枝之美。

  荔枝啖百颗,文化传千载

  许多人听说荔枝,是从杨贵妃的故事开始的。杜牧讽喻式的“一骑红尘”,却让“妃子和她的笑”声名远播。

  在不少茂名人的认知中,杨贵妃当年吃的荔枝,就是飞骑从茂名踏着红尘送至长安的。根子镇荔枝贡园诸多古树里,当地人可以信誓旦旦找到一株:“看,杨贵妃吃的荔枝就是从这棵树上摘的。我们现在吃的,跟她吃的一样。”茂名人的理由是,当时的宦官高力士就是高州人,该是他安排将老家的荔枝上贡。

  从学者的研究中,唐代荔枝贡品产地可能有川、闽、粤三地。目前尚不能得出定论,究竟送入宫廷的是何地的荔枝。不过,对于吃货而言,谁吃过的荔枝不重要,重要的是荔枝得好吃。

  东坡先生能“日啖荔枝三百颗”,如今的茂名人怕是大差不差。许多人在饭前就要把荔枝吃到饱,主食主菜反倒是随便些,完全颠倒主次。

  到茂名出了两天差,梅州人李国辉感慨,“荔枝吃多了,太上火,肠胃都不舒服了。”但茂名人反驳,“这是吃少了”,还振振有词,“一颗荔枝三把火,三百颗就没火了。”

  来广州工作20多年,每年都吃茂名荔枝的海南人黎明很赞同此说法。他说,“自己对荔枝的火气已产生抗体。”毕竟,他通常每年都要“吃几十斤”。即便像今年碰上荔枝小年,他也吃了十多斤。“糯米糍、桂味……这些品种的茂名荔枝,比海南荔枝好吃多了。”他坦言。

  千年以来,荔枝未变,茂名却在荔枝外有了新名片。石油开发带来茂名石化工业大发展,同时,山海相接,茂名人仍旧在山上种着荔枝龙眼,下海捕鱼捕虾,这恰恰是茂名人的特色。

  提升电能质量,服务种好荔枝果

  荔枝产量冠绝全球,茂名人丝毫没有停止脚步。他们同时也在追求品质的提升。通过育种栽培嫁接等方式,茂名不断诞生荔枝优质新品种。

  在茂名举办的2022年中国荔枝龙眼产业大会上,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建成亮相,集中了国内7个省份及国外11个国家和地区的荔枝种质资源700多份、3500多株,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荔枝种业“芯片”。

  根子镇荔枝种植大户何建和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出新品种“冰荔”:最贵的那种,一箱5斤,卖到1288元。

  广东荔枝产业联盟种植技术员林立科有更高的追求目标,“以后,好荔枝要论个卖,不论斤。”

  不管论个还是论斤,但凡是够优质的茂名荔枝,就会征服好食者的味蕾。在根子镇的白墙上,一行大字表明着当代人看似谦虚,实则敢于向先人一较短长的态度——种好荔枝果,不丢祖宗脸。

  研究荔枝多年,向旭深切感受到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市场扩大等方面的诸多变化。他坦言,多年前,自己的研究室是个彻彻底底的“冷衙门”,鲜有人问津,科研经费也不多,现在不同了,每到荔枝上市季,“请半天假处理家事的时间都没有。”

  供电局的员工也感受到变化。种植规模扩大、品质提高后,荔枝种植户对电能质量需求也越来越高。“根子镇的荔枝五六月才上市,种植户3月份就催着我们一定供好电。”广东电网茂名高州供电局根子供电所所长何迪云说,“毕竟这是成花坐果的关键期,给果树抽水离不了电。”

  一些荔枝深加工企业,更是在特定环节一刻都不能断电。

  “不夸张地说,每一分每一秒都离不开电。”广东为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唐荔乡酒厂厂长吴康文介绍,在生产荔枝蒸馏酒过程中,降温环节需要将酒置于约18摄氏度的冷库内,以去除杂质,电绝不能停。

  从广东、海南等多地收购荔枝,酒厂每年的6—10月都处于用电高峰期,每月电费开支达8—10万元。“但我们的产值估价有3亿元。”吴康文很自豪。这位曾在异乡漂泊多年的茂名人,总会想念家乡荔枝的风味,最终决定返乡,与朋友一起从事荔枝相关工作。从小吃到大,他坚信茂名荔枝是“最好的荔枝”,那茂名荔枝酿成的酒,自然也是“最好的酒”。

  爱食荔枝的白居易,曾写下“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无客共食美味、共饮美酒的寂寞,但凡在茂名、在家乡,就不会发生。

  时隔多年,高州供电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芒生始终记得一件往事:起先,一位好友家中种有一株鸡嘴荔枝树。每到收获季,好友都会特意留几枝珍贵的荔枝给他。那小小的十来颗果实,是来自友人独有的情谊。

  在荔枝与茂名的融合中,人情也将随着时间,绵延持守,地久天长。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帅泉 曾美意 通讯员 杨雅洁 叶泽 陈美影 苏晨鹏 梁宇宏

  【人物】

  “焦虑”的何所长

  每年春风一来,何所长就开始焦虑。

  3月到7月,是高州的荔枝季,从灭虫、开花、疏枝、采摘,到储存、推广、销售,果农需要打理好每一个环节,以挣得一年的主要收入。这当中,自动喷淋、照明、电商推广、冷库保鲜、烘干等很多重要设备配置,都离不开电。

  何迪云2018年调到茂名高州供电局根子供电所担任所长。根子镇是荔枝核心产区,但供电基础相对薄弱。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近年来当地荔枝经济越来越旺,该镇用电量以平均每年17%的速度增长。何迪云对此亦喜亦忧,一方面为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高兴,另一方面则为可能出现的供电紧张而焦虑。

  想方设法提高供电能力,确保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成了何所长最操心的事,原本长相年轻,被同事戏称为“小鲜肉”的他,“来的第一年就长出好多白头发”。

  之前,为满足根子镇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高州供电局安排从邻近的110千伏泗水变电站接过来三条中压线路,但供电形势还是日渐吃紧。最近三年,越来越多的果农扩大种植规模,仅用来储存加工果品的小型冷库就增加了100多间,供电所专门为这些新冷库加装了带互感器的三相电表。“虽然冷库都属于100千瓦以下的低压供电,但由于数量多,季节性用电特征明显,对配网的冲击比较大。”何迪云称。

  除了这些,还有一件事让何所长很是焦虑,就是雷击。高州属于强雷山区,春夏时节尤其多发,对供电设备安全运行威胁大,很容易引发线路跳闸事故。“一听到打雷,心里就绷紧了弦,哪怕是半夜,也要马上赶到所里。”

  光焦虑没有用,缓解焦虑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眼前的事,何所长深知这一点。春夏农忙时,他带领同事制订应急预案,加强“人巡+机巡”力度,为客户提供24小时“保姆式”服务……秋冬农闲时,他和同事忙碌依旧,仔细巡检线路、消除隐患,更换有缺陷的绝缘子、避雷器等,尽可能夯实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今年2月底,根子镇即将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供电所早行一步,加装新报装的1250千伏安专用变压器,在3月15日完成送电。当时正好赶上当地重要的荔枝前期推广活动——赏花叹蜜。客商、游人、网红主播纷至沓来,气氛热烈。5月20日,当地又举办了一场国家级荔枝品鉴活动,为荔枝推广进一步造势。

  “有了这台专变,保电就更有底了。以往这类大型活动保电,需要调派5辆应急发电车,今年只要1辆。”何所长称。

  “他们太辛苦了,一年忙到头,就没个闲的时候。”何建和是镇上的荔枝种植大户,和供电人员非常熟,“遇到问题打个电话就来,来了就开始忙活,有他们在,用电方面我就不用操心!”今年,何所长等来一个期盼已久的好消息,高州供电局新建的110千伏根子变电站将于8月份投产,届时当地供电紧张状况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这下何所长的焦虑该缓解了吧?还有其他事呢。变电站投产后,就进入根子镇中压线路改造关键期。“我们将对整个电网重新规划调整,包括负荷分配、线路走向等,也是一项高难度的大工程,马虎不得。”何所长说。

  为群众服务没有止境,何所长虽焦虑,却乐在其中。 (杨雅洁)

  【记者手记】

  荔枝与人类,谁驯化了谁

  荔枝是种“任性”的植物。

  人类驯化了她2000多年,但她还保留着一些原本的“野性”。有了这些“野性”,令人类不得不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协。

  譬如,在这个农业机械化大普及的时代,摘荔枝的工作,与2000年前并无二致。深深地躲在树冠里的果实,让机械无计可施。

  又譬如,2000多年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能屡次击败匈奴,却对一棵小小的荔枝树毫无办法。他尝试从南方将果树移栽至北地,终难存活。现在,虽说依靠大棚种植可成,但果实的品质较原产地相去甚远。

  还有,人类至今仍未解决“大小年”问题。一般情况下,在头一年收获颇丰,往往到次年就结不了太多果实。这是农业耕作的至理,养分是一定的,前面耗多了,后边就少了。

  综上,人们从种植荔枝的经验中明白,在大自然面前,成为“万物主宰”的人类,并非无所不能。甚至有时看似聪明的行为,或许恰恰是自然设下的陷阱。

  不信的话,看看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的观点:“在过去2000年里,人类并没有驯化什么特别值得一提的动植物。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动植物其实都是无法驯化的。”他以小麦为例:“新的农业活动除了花大把的时间,人类就只能居住在麦田旁,这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其实不是我们驯化了小麦,而是小麦驯化了我们。”

  因此,人类的农业生产史,或许称作人类与农作物协作史更为准确。毕竟,到了21世纪的今天,拥有着无数高科技的人类,仍旧需要担心,买到的荔枝,是否新鲜可口。

  同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类为了吃到荔枝,也在千方百计地努力。从只能依靠马匹与人的接力,到如今的“田头小站”、冷柜、飞机,荔枝与更多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

  荔枝产业的大发展,不仅让她逐渐成为“平民水果”,也让荔枝拥有了更多生存空间。人类在与荔枝的相处中,找到了对彼此最友善的位置。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帅泉


address
公司地址:

黑龙江省海林市中央上城29栋1门市

pnhne
公司电话:

13946517306
13845303288

Email
公司邮箱:

ylj1480@163.com

Copyright © 2021   8087金沙娱场城   All rights reserved    黑ICP备2021006272号-1           黑公网安备23108302011169号